>> 通知公告
>> 数据发布
>> 科技年鉴
>> 统计工作
>> 研究报告
平台  
  科普资源网络
统计与分析系统
·通知公告
- 2023年科普统计调查通知(辽科..
- 慧之林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育奖..
- 关于开展2018年度辽宁省科普统..
- 关于2020年辽宁省经济系列知识..
- 关于做好2020年辽宁省经济系列..
- 关于举办“华为杯”2019年大学..
- 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填报(2017新..
·数据发布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区域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绩效评价平台 >> 数据发布
沈阳市2008年度科普统计与分析报告
2012/8/8
 
 
科学技术普及(以下简称科普),是以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促进公众理解科学,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为目的的全民终身科学教育。科普包括三个方面:科学知识的普及和技术技能的推广;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传播;使公众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从而具备参与有关科技公共事务的能力。科普的社会公益性,决定了政府在科普工作中的主导地位。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有关的科普政策和规划,营造有利于科普工作的社会环境,进而推动本地区科普事业的发展。而制定科普政策和规划的前提和依据则是科普统计,只有在科普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对统计结果的分析才可以制定相关的科普政策和规划。因此,科普统计是科普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
为了解我市的科普资源情况和科普工作的运行状况,满足各级党政领导以及社会各界对科普工作统计信息的需求,进而为制定沈阳科普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我市曾于2004年尝试性地开展了对2003年度的科普工作统计,在此基础上,于2005年正式开展了2004年度的科普统计工作。本次开展的2008年度科普工作统计是2006年度科普工作统计之后的我市第三次正式的全社会科普资源调查与分析活动。调查的主要内容涉及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等方面。根据本次的统计结果,我市各区县和各有关部门可以对本区域、本部门内的科普资源情况和科普工作运行状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通过对本地区、本部门科普工作统计数据的分析和与及其他地区、部门统计数据的比较,可以搞清自身的发展情况,从而提出适合本地域的科普工作发展思路,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
科普统计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由于我们开展本项工作的时间不长,经验不足,本报告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恳求专家、学者和广大科普工作者批评指正。
 

 
目 录
 

 

摘  要

2008年度,沈阳市共有7490名科普人员,其中科普专职人员1036名,占科普人员总数的13.8%。
截止2008年底,全市已建成科普场馆14个,总建筑面积135790平方米,展厅面积66214平方米,当年参观人次2013083人次;共有非场馆类科普基地123个,其科普展览区面积538946平方米,当年有257138人次参观;有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391个,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304个,科普宣传专用车24辆,科普画廊1404个;拥有国家级科普(技)教育基地12个,省级科普(技)教育基地15个,其中享受过税收优惠的基地2个。
2008年度沈阳市本级科普经费筹集额为6397.8万元,其中政府拨款5440.8万元,占85.0%;年度科普经费使用额7735.6万元;科技活动周经费筹集额394.7万元,其中政府拨款354.3万元,占89.8%。
2008年度沈阳市全社会出版科普图书74种, 443013册;出版科普期刊5册,305800册;出版科普(技)音像制品51种,发行光盘27960张,发行录音、录像带10601盒;科技类报纸年发行总份数达132110份;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的时间达3095小时;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的时间达4031小时;截止至2008年12月31日,沈阳市共建成科普网站22个。
2008年度沈阳市共举办科普讲座、科普专题展览、科普(技)竞赛、科普国际交流、科技夏(冬)令营等各种科普活动11851次,共有7054065人次参加,其中科普(技)讲座8606次,占上述科普活动次数的72.6%;仅在科技活动周期间,全市就举办科普专题活动658次,共有1362338人次参加,占全年科普活动参加人次总数的19.3%;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2930个,有96744人次参加;共有57个市属大学和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开放期间有82480人次参加科普活动;全年共举办千人以上参加的重大科普活动284次。
 

 

一、科普工作状况

2008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科普工作对于沈阳创新型城市建设和综合竞争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以下将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五个方面对我市2008年度科普能力建设、投入及其运行状况展开具体的介绍和分析。

(一)科普人员

 
科普人员是科普活动的组织者,是科技知识的传播者,是我市科普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全市的科普人员数量、构成情况、工作投入情况等。
本次调查的指标设计原则为从科普人员的工作性质上对科普人员做简单的划分,对于一部分科普人员,科普相关工作是他们份内的工作,对于另一部分科普人员,从事科普相关工作,是他们的一种奉献。这样,把科普是其工作内容,并且是其主要工作内容的人员,定义为科普专职人员。而科普兼职人员则概括为非职业范围内从事科普工作者或从事科普作为个人奉献的人员以及虽然科普是其工作内容,但是所占比例很小的那部分人员。
本次调查中,关于科普人员共有12个指标,通过统计数据主要了解科普人员的素质、女性科普人员的比例、农村科普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对于科普兼职人员,还需要调查其年度实际投入工作量,了解其科普工作的投入力度。
与2006年度相比,2008年度的统计增加了“科普创作人员”和“注册科普志愿者”两项指标,以更好地反映科普人员的构成情况,适应统计工作的需要。

1.科普人员概况

科普人员包括科普专职人员和科普兼职人员。
(1)科普人员的构成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级和区县级科普部门共有7490名科普人员,平均每万人中的科普人员10名。其中科普专职人员1036人,平均每万人中的科普人员不足2名,仅占科普人员总数的13.8%;中级职称或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3896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52.0%;女性3032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40.5%。
农村科普人员是指在非职业范围内面向农村进行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人员以及工作时间不能满足科普专职人员要求的从事农村科普工作的人员,包括面向农村开展各类科普(技)讲座等科普活动的科技人员,服务的志愿者等。调查结果显示,我市共有农村科普人员851人,占科普人员总数的11.4%;
(2)科普人员的部门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科普人员分布在各级教育、科协、共青团组织中,科技、卫生、广电、林业、农业部门的科普人员数量亦占相当比例,其他部门的科普人员数量较少。详见图1-1
 
图1-1 沈阳市科普人员的主要部门分布对比图(人)
(3)各区县科普人员的分布情况
从各区县填报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沈阳市各区县平均拥有科普人员271人,如果把市级科普部门所属的科普人员计算在内,则各区县平均332人。但是,科普人员分布极不均衡,东陵、和平、铁西、沈河、皇姑、苏家屯、于洪区的科普人员相对较多,康平县等地域的科普人员较少。详见图1-2
 
1-2 沈阳市各区县科普人员分布图(人)

2.科普专职人员

    科普专职人员是指在统计年度中,从事科普工作时间占其全部工作时间60%以上的人员,包括各级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的科普管理工作者,科研院所和大中专院校中从事专业科普研究和创作的人员,专职科普作家,中小学专职科技辅导员,各类科普场馆的相关工作人员,科普类图书、期刊、报刊科技(普)专栏版的编辑,电台、电视台科普频道、栏目的编导,科普网站信息加工人员等。科普专职人员在科普工作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是科普工作的中坚力量。
(1)科普专职人员的构成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全市共有科普专职人员1036人,其中中级职称或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627人,占科普专职人员总数的60.5%;女性413人,占科普专职人员总数的39.9%。
2004年度,全市共有科普专职人员431人。与2006年度 620人相比,2008年度上升为1036人,增长67.1%。
 
1-3 沈阳市近年来科普专职人员数量对比图(人)
①农村科普专职人员
统计显示,2008年度我市共有面向农村的科普专职人员209人,占科普专职人员总数的20.2%。
②科普管理人员
科普管理人员是指各级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从事科普管理工作的人员。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全市共有科普管理人员258人,占科普专职人员总数的24.9%。
③科普创作人员
科普创作人员是指专职从事科普作品创作的人员,包括科普文学作品创作人员、科普影视作品创作人员、科普展品创作人员及科普理论研究人员等。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全市共有科普创作人员163人,占科普专职人员总数的15.7%;
(2)科普专职人员的部门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1/3以上的科普专职人员分布在各级科技管理部门和科协组织中,教育、农业、林业、广电、卫生部门配置的科普专职人员数量亦占相当比例,其他部门配置的科普专职人员数量极少。详见图1-4
 
 
1-4 沈阳市科普专职人员的主要部门分布对比图(人)
(3)科普专职人员的区域分布情况
从各区县填报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沈阳市各区县平均拥有科普专职人员31人,如果把市级科普部门所属的科普专职人员计算在内,则各区县平均47人。但是,人员分布也不均衡,沈河等区县的科普专职人员相对较多,康平县等地域的科普专职人员较少。详见图1-5
 
 
1-5 沈阳市科普专职人员的区域分布图(人)

3.科普兼职人员

科普兼职人员指在非职业范围内从事科普工作,仅在某些科普活动中从事宣传、辅导、演讲等工作的人员,以及工作时间不能满足科普专职人员要求的从事科普工作的人员,包括进行科普(技)讲座等科普活动的科技人员,中小学兼职科技辅导员,参与科普活动的志愿者,科技馆(站)的志愿者等。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全市共有科普兼职人员6454人,其中中级职称或大学本科学历以上人员3269人,占50.7%;女性2405人,占37.3%;农村科普人员642人,占9.9%;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我市共有注册科普自愿者2588人,占科普兼职人员总数的40.1%。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全市科普兼职人员实际投入科普的工作量为11602个月,平均每人投入1.8个月。
(1)科普兼职人员的部门分布情况
我市的科普兼职人员主要分布在教育部门、科协部门和共青团,其中在教育部门的科普兼职人员有2989人,占科普兼职人员总数的46.31%。
 
图1-6 2008年沈阳市科普兼职人员的部门分布对比图
 
(2)各市县区科普兼职人员的分布情况
图1-7 2008年沈阳市科普兼职人员的区域分布对比图

(二)科普场地

科普场地是开展科普工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直接面向公众开展科普展览、科普讲座、科技培训等科普教育活动的重要阵地。通过对科普场地的调查,可以准确反映我市科普场地的建设、利用和管理情况。
本次科普调查主要从四类指标反映科普场地建设和应用情况:科普场馆、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公共场所科普宣传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科普场馆是最重要的科普场地;非场馆类科普基地是对科普场馆在功能上的补充和延伸,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公共场所科普宣传场地形式灵活,大众性强,在实践中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科普(技)教育基地是开展科学普及活动、提高大众科学素质的有效途径。    

1.科普场馆

科普场馆包括科技馆(以科技馆、科学中心、科学宫等命名的以展示教育为主,传播、普及科学的场馆)、科学技术博物馆(包括科技类博物馆、天文馆、水族馆、标本馆以及设有自然科学部的综合博物馆等)、青少年科技馆站(中心)等。本次统计范围是建筑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馆(站)。
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08年底,全市已建成市属科普场馆14个,其中科技馆2个,建筑面积63000平方米,展厅面积27664平方米,当年参观人次1760000人次;科学技术博物馆10个,建筑面积72790平方米,展厅面积38550平方米,当年有253083人次参观;建成青少年科技馆站2个。
统计结果显示,沈阳市的科普场馆数量2004年度为9个,2006年度12个,2008年度增长到14个。
 
图1-8 近年来沈阳市辖区内科普场馆数量对比图(个)

2.非场馆类科普基地

非场馆类科普基地包括动物园、植物园、青少年夏(冬)令营基地、国家地质公园以及科技类农场等。
统计数据显示,全市共有非场馆类科普基地123个,其科普展览区面积538946平方米,当年接纳257138人次参观。
2004年度全市共有非场馆类科普基地27个,2006年度78个,2008年度123个,2年间沈阳市非场馆类科普基地数量增长迅速。
 

3.公共场所科普宣传场地

(1)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
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是指在城市社区建立的,专门用于社区开展科普(技)活动的场所。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全市共有城市社区科普(技)专用活动室391个。
(2)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
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是指各类专门开展科普(技)活动的农村科技大院、农村科技活动中心(站)和农村科技活动室等。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我市共有农村科普(技)活动场地304个。
(3)科普宣传专用车
全市有科普大篷车以及其它专门用于科普活动的科普宣传专用车24辆。
(4)科普画廊
统计结果显示,截止2008年12月31日,我市已建成固定用于向社会公众宣传科普知识且长度在10米以上的科普画廊1404个。
①沈阳市科普画廊的部门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在我市的科普画廊建设中,科协部门建设的数量最多,达681个,占全市近一半,文化、科技、卫生、教育部门也占相当的比例,其他部门建设的数量不足总数的十分之一。详见图2-1。
 
2-1 沈阳市科普画廊的部门分布对比图(个)
②科普画廊的区域分布情况
从统计情况来看,沈阳市级科普部门组织建设的科普画廊112个,各区县科普部门组织建设1223个,占91.6%,说明科普画廊建设的重心也下移到区县。从科普画廊的数量上看,各区县平均组织建成94个科普画廊,其中铁西、皇姑等地较多,新民,康平等地数量较少,说明科普画廊这一科普资源在我市的分布尚不均衡。详见图2-2。
 
 
2-2 沈阳市各区县建设科普画廊数量对比表(个)

4.科普教育基地

科普(技)教育基地一般包括自然博物馆、各类专业科技博物馆、科学馆、动物园、植物园、水族馆、自然保护区、高等院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其他组织内具有科普教育功能并有条件向公众开放的场馆、实验室和生产场所等。
享受过税收优惠的基地,是本次调查新增的统计指标,指遵循《关于鼓励科普事业发展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的精神,按照《科普税收优惠政策实施办法》,经科技行政管理部门认定后,享受了税收优惠政策的科普(技)教育基地。
(1)国家级科普(技)教育基地
全市共有由国家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和中国科协命名的科普(技)教育基地12个,其中1个享受到税收优惠。
(2)省级科普(技)教育基地
全市共有由省级科普(技)教育基地15个,其中享受过税收优惠的基地2个。

(三)科普经费

科普经费是科普事业发展的关键,科普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有力的资金支持。科普经费是科普场馆等科普设施建设的有力保障,是开展各项科普活动的重要保证。本次调查涉及15个指标,用于统计各区县、各部门的科普经费总额,调查经费的来源及使用情况,科技馆基建投入和构成情况。
本项统计从科普经费投入和支出两方面进行分析。目前我市科普经费主要来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各级人民政府的财政支持、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的资助、国内企事业单位的资助、境内外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的捐赠等。科普支出主要指用于科普活动的支出、行政性的日常支出、科普场馆的基建支出以及其它相关支出。
鉴于科技活动周活动已成为社会影响很大的群众性科技活动,本次调查还增加了科技活动周的专项经费统计。

1.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

年度科普经费筹集额是指本单位内可专门用于科普工作管理、研究以及开展科普活动、进行科普场馆建设等科普事业的各项经费之和。
(1)科普经费筹集额及其来源
统计结果显示, 2008年度,沈阳市级各部门科普经费筹集额为6397.8万元。2004年度,我市级各部门科普经费筹集额为1829.6万元, 2006年度为3100.4万元,相比之下,2008年度我市级各部门的科普经费筹集额增长迅速。
 
图3-1 近年来沈阳市辖区内各部门科普经费筹集额对比图(万元)
其来源详见图3-1。
 
图3-2 科普经费筹集额来源对比图(万元)
图3-2中的政府拨款包括科普专项经费、从科学事业费中提取一定比例的拨款、建设科普场馆拨付的专门款项及其他来源于财政用于面向公众进行科学技术普及的款项。
图3-3显示,2008年度,全市从市级财政获得并用于科普工作实施的经费为5440.8万元,占全年科普经费筹集额85.0%。与2004年度的1620.3万元和2006年度的2566.1万元相比,增长迅速。
 
图3-3 沈阳市历年来源于政府拨款的科普经费对比图(万元)
科普专项经费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拨款或资助的,指定用于某项科普活动的经费。科普专项经费是在财政预算内对经常性科普经费按照人均若干元标准划拨的,并在预算科目中予以单列的款项。2008年度沈阳市本级科普专项经费达3204.3万元,在政府拨款中占58.9%。
图3-1中的捐赠指从国内外各类团体和个人获得的专门用于开展科普活动的经费(捐赠物不在统计范围内)。具体指本单位获得的国内外各类团体或个人按照《公益事业捐赠法》,自愿、无偿提供的、专用于科普的资金。捐赠是来自社会对科普的重要支持。国外科普经费的一个重要来源就是社会捐赠。
统计结果显示, 2008年度市本级部门获得的捐款为95.2万元,仅占科普经费筹集额的1.5%。
图3-1显示,2008年度全市各单位自行筹集且专门用于开展科普活动的经费为493.2万元,占科普经费筹集额的7.7%。
图3-1中的其他收入是指科普经费筹集额中除上述经费外的资金,主要包括科普场馆(基地)的门票、学会的会费和其他一些科普活动收入。统计结果显示, 2008年度沈阳市级部门来源于其他收入的科普经费为347.7万元,占5.4%。
(2)沈阳市各部门的科普经费筹集情况
 
3-4 沈阳市各部门的科普经费筹集额对比图(万元)
3-4显示,沈阳市科普经费主要是通过科协部门、科技管理部门筹集的,分别达2743.7万元、2350.5万元,占全市的四分之三以上。
3)科普经费筹集额的区域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各区县科普经费筹集额差异较大,其中沈河区申报数量较大,详见图3-5
 
3-5 各区县科普经费筹集额对比图(万元)

2.年度科普经费使用情况

(1)2008年度沈阳市级部门科普经费使用额及其用途
年度科普经费使用额指本单位实际用于科普管理、研究以及开展科普活动、科普场馆建设的全部实际支出。具体而言,科普经费主要用于科普相关工作的行政性日常支出、对科普工作具有指导作用的活动开支、科普场馆基本建设支出以及其他支出。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级科普部门共使用科普经费7735.6万元,与2006年度的3465.4万元相比,是2006年度的2倍。2004年度沈阳市使用科普经费也仅为1829.6万元。
 
3-6 近年来沈阳市辖区内科普经费筹集额对比图(万元)
2008年度我市科普经费的具体用途详见图3-4。
 
图3-7 2008年度沈阳市级部门科普经费用途对比图(万元)
图3-7中的行政支出是指本单位为维持科普相关工作正常运转和完成日常科普工作任务发生的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的劳务费用和其他日常支出。
统计结果显示, 2008年度沈阳市级科普部门用于科普的行政支出857.4万元,占总数11.1%。
图3-4中的科普活动支出是指直接用于组织和开展科普活动的支出。统计结果显示, 2008年度沈阳市级科普部门的科普活动支出4751万元,占61.4%。
图3-4中的科普场馆基建支出是指本年度内实际用于科普场馆(科技馆、科学技术博物馆、青少年科技馆站或中心)的基本建设资金,包括实际用于科普场馆的土建费(场馆修缮和新场馆建设)、科普展品和设施添加所产生的费用两部分。统计结果显示, 2008年度沈阳市级科普部门的科普场馆基建支出合计1516.7万元, 占总数19.6%。其中:从政府财政中获得的政府拨款支出为1369.3万元,占科普场馆基建支出总额的90.3%。
图3-4中的其他支出是指本单位科普经费使用额中除上述支出外,用于科普工作的相关支出。统计结果显示, 2008年度沈阳市级科普部门的其他支出607.5万元,占科普经费使用总数的7.9%。
(2)沈阳市各部门科普经费的使用情况
统计数据显示,在2008年度,科协部门使用科普经费3829.0万元,占49.5%,其次是科技管理部门使用科普经费2184.7万元,教育部门也占相当比例,详见图3-8。
 
 
图3-8 沈阳市各部门使用科普经费数额对比图(万元)
3)年度科普经费使用额的区域分布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 2008年度沈阳市各区县科普经费使用额差异较大,其中沈河区、和平区、皇姑区的科普经费相对比较充裕。详见图3-6
 
3-9 沈阳市2008年度科普经费使用额的主要区域分布对比图(万元)

3.科技活动周经费筹集额

科技活动周经费筹集额是指本年度科技活动周期间,本单位筹集的计划用于科技活动周的经费总额。
科技活动周的经费来源主要有政府拨款和企业赞助。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沈阳科技活动周期间,共筹集经费394.7万元,其中政府拨款354.3万元,占89.8%;而企业赞助则为8.1万元,仅占2.1%。
(1)各部门科技活动周经费筹集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沈阳市为开展2008年科技活动周,市科技管理部门筹集活动经费328.6万元,科协、教育部门也筹集了部分经费,详见图3-7
 
3-10 沈阳市级各部门筹集科技活动周经费数额对比图(万元)
2)各区县科技活动周经费筹集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沈阳市各区县筹集的科技活动周经费数额差距较大,其中和平区、沈河区筹集的数额较大,沈北新区筹集的数额也占一定比例。详见图3-8
 
3-11 沈阳市各区县筹集科技活动周经费数额对比图(万元)

(四)科普传媒

科普传媒是公众接受科学文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从科普知识载体的形式上分,科普传媒可以分为印刷媒介(包括图书、期刊,报纸),电化媒介(包括广播、电视),电子化媒介(主要包括音像制品)和网络媒介。本项统计共分7个部分,11个指标,调查各类媒介的种数和发行量,其主要目的是调查全市各类科普传媒的影响力及其惠及人民的程度。

1.科普图书

本次统计的科普图书指以非专业人员为阅读对象,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目的,在新闻出版机构登记、有正式书号的科技类图书。
科普图书的含义非常广泛,凡是以非专业领域读者为对象,以介绍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为主题的读物,均可以划归科普图书的行列。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全社会出版科普图书74种, 443013册。与2004年度的1种9000册以及2006年度的17种141002册相比,可谓增速迅猛。
年份
2004年
2006年
2008年
科普图书(种)
1
17
74
科普图书(册)
9000
141002
443013
 
 
4-1 近年来沈阳市出版科普图书情况对比图

2.科普期刊

本次统计的科普期刊是指面向社会发行并在新闻出版机构登记、有正式刊号或内部准印证的科普性刊物。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全社会出版科普期刊5册,计305800册。

3.科普音像制品

科普(技)音像制品是指以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目的,在新闻出版机构登记,正式出版的音像制品。包括光盘、录音、录像带等形式。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全社会出版科普(技)音像制品51种,发行光盘27960张,发行录音、录像带10601盒。
 

4.科技类报纸年发行总份数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科技类报纸年发行总份数达132110份。与2004年度的197461份相比略有萎缩,与2006年度的132110份相比并无变化。
 
图4-2 近年来沈阳市科技类报纸年发行份数对比图(份)

5.科普节目

科普(技)节目是指电台、电视台播出的面向社会大众的,以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目的的节目。科普(技)节目的播出时间包括首播、转播、重播的节目时间。
据广电部门的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全社会电视台播出科普(技)节目3095小时(2006年度为1120小时);电台播出科普(技)节目4031小时(2006年度为253小时)。
 

6.科普网站个数

本次调查,只统计由国家财政投资建设的,具有单独域名的专业科普网站数量,政府机关电子政务网站不在统计范围。
统计结果显示,截止至2008年12月31日,沈阳市共建成科普网站22个,2004年度至2008年度科普网站数量如下表:
 
 

(五)科普活动

科普活动是指国家和社会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的活动。通过一系列群众性科学技术活动,可以大力宣传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展示科技发展最新成就,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倡导科学文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
本部分统计内容包括八个部分,共17个指标,目的是调查各种科普活动的开展情况,以及社会公众的参与情况。

1.科普讲座

科普(技)讲座是指各种面向社会普及科技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和弘扬科学精神为主要内容的讲座。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共举办科普(技)讲座8606次, 2008年度有1323390人次参加科普讲座,相比2004年度及2006年度,数量显著增长。
 
图5-1 近年来沈阳市举办科普讲座情况对比图(次,人次)
 
(1)各部门举办科普讲座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科协、农业、卫生、教育、科技管理、文化部门举办的科普讲座次数较多,其中,科协部门组织3761次,占43.7%。。详见图5-1。
 
5-2 沈阳市各主要部门举办科普讲座次数对比图(次)
2008年度,参加教育、科协、科技管理、卫生部门所举办的科普讲座的人次较多,其中,教育部门组织325093人次,占24.57%;科协部门组织301446人次,占22.78%。详见图5-2。
 
5-3 沈阳市各主要部门举办的科普讲座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2)在各区县举办的科普讲座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沈阳市各区县平均举办科普讲座743次。从图5-3可以看出,各区县各区县举办科普讲座次数差异较大,其中沈河区举办次数最多,达到3122次,和平区,苏家屯区次数较多,达800次以上,其他区县的举办次数较少,低于平均次数。
 
 
 
5-4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讲座次数对比图(次)
从个区县填报数据的统计结果来看,2008年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讲座中,和平区、沈河区的参加人次均在200000人次以上,康平县的参加人次相对较少,详见图5-5
 
5-5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讲座的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2.科普展览

科普(技)专题展览是指围绕某个主题所进行的、具有科普性质的展教活动,包括常设展览、临时展览和巡回展览。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举办科普(技)专题展览1292次,共有2296440人次参加。
(1)各部门举办科普展览情况
2008年度沈阳市教育、科协、科技、卫生、文化部门举办的科普专题展览次数较多,其中,教育部门组织378次,占29.26%。详见图5-6。
 
5-6 沈阳市各部门举办科普展览次数对比图(次)
图5-7显示,2008年度,林业和科技部门所举办的科普展览参加人数最多,分别占24.51%和19.97%、旅游、科协,教育部门次之,其他各部门较少。
 
5-7 沈阳市各部门举办的科普展览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2)各区县举办科普展览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各区县举办科普展览次数差异较大,其中沈河区、铁西区,皇姑区次数较多,达150次以上。详见图5-8
 
 
5-8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展览次数情况对比图(次)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沈阳市各区县参加观看科普展览人次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况。其中东陵区、于洪区举办科普展览的次数并不突出,但参加展览的人次却比较多。呈现出此种反差的还有皇姑区,而铁西区举办次数不少,参观人次却并不太多,此此种现象值得认真分析。详见图5-9
 
5-9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展览参加人数对比图(人次)

3.科普竞赛

科普竞赛是指由政府机关、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举办的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科普(技)知识竞赛,不包括法律知识和政治性知识的竞赛。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共举办科普(技)竞赛634次,有1720106人次参加。
(1)各部门举办科普(技)竞赛情况
2008年度沈阳市教育、科协,科技,文化 ,工会部门举办的科普竞赛次数较多,其中,教育部门组织457次,占72.08%,可见各级各类学校在科技育人方面是作了积极探索的。详见图5-10。
 
5-10 沈阳市各部门举办科普竞赛次数对比图(次)
2006年度,参加共青团,科协,教育,工会,科技、文化部门所举办的科普竞赛人次较多,其中参加共青团部门所举办的科普竞赛人次达873000,占总人数的72%。详见图5-11。
 
5-11 沈阳市各部门举办的科普竞赛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2)各区县举办科普(技)竞赛情况
从图5-12可以看出,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竞赛次数差异较大,其中和平区次数最多,皇姑区,铁西区次之。
 
5-12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竞赛次数对比图(次)
从图5-12和图5-13可以看出, 2008年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竞赛的次数和参加人次并不都是成正比的。如沈河区举办科普竞赛的次数并不突出,但参加人次却位列第二。这说明举办竞赛的形式和影响有很大的差异。
 
5-13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竞赛参加人数对比图(人次)

4.科普国际交流

科普国际交流是指我市有关部门、单位与其他国家及境外地区进行的有关科普接待和外派参加会议、访问、展览、培训等交流活动。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我市共举办科普国际交流222次,其中,科协部门组织130次,教育部门组织73次。共有19349人次参加这些科普国际交流活动,其中科协部门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有13037人次参加,占67.4%。详见图5-14,5-15。
(1)沈阳市科普国际交流活动各部门的分布情况
 
5-14  沈阳市各部门举办科普国际交流次数对比图(次)
 
 
5-15  沈阳市各部门举办科普国际交流的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2)各区县科普国际交流活动分布
 
5-16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普国际交流的次数对比图(人次)
 
 
5-17  沈阳市各区县科普国际交流活动的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5.青少年科普

(1)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
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是指经有关部门批准的青少年参与的科技兴趣小组。此处的统计口径是:若青少年自发组织的,没有被有关部门认可,则不在统计之列。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数量按照在本年度期间所设立的“专题”统计,若有些小组经常相互联合活动,也按照小组个数统计。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我市共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2930个,有96744人次参加。
① 各部门组织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的情况
从图5-18可以看出,2008年度沈阳市教育部门组织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最多,占全市各部门总数的52.97%,科协,科技管理部门组织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次之。
 
5-18 沈阳市各部门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数量对比图(个)
从图5-18和5-19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参加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人次和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数量成正比的,教育部门的两个指标均占首位,科协,科技,共青团部门次之。
 
5-19 沈阳市各部门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参加人数对比图(人次)
②各区县组织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各区县组织成立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的数量差异较大,其中沈河区的数量最多,达到1013个,铁西区,皇姑区的数量也较多,达500个左右。详见图5-20
 
5-20 沈阳市各区县组织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数量对比图(个)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沈阳市各区县组织成立的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沈河区的参加人次最多,达到25323人次,其次是皇姑区、大东区、苏家屯区、东陵区、铁西区、和平区、和平区,其它区县的参加人数较少,其应加强此方面的得工作。详见图5-21
 
5-21 沈阳市各区县所组织青少年科技兴趣小组的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2科技夏(冬)令营
科技夏(冬)令营是指由政府教育部门或社会团体所组织的科技夏(冬)令营。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沈阳市共举办科技夏(冬)令营155次,有153218人次参加;
① 各部门组织科技夏(冬)令营次数情况
2008年度沈阳市教育,文化,科技,科协,农业部门组织科技夏(冬)令营次数较多,其中,教育部门组织科技夏(冬)令营次数最多,达92次,占各部门组织总数的59.35%。。详见图5-22。
5-22 各部门组织科技夏(冬)令营次数对比图(次)
从图5-22和图5-23可以看出, 2008年沈阳市各部门组织科技夏(冬)令营次数和参加人次并不都是成正比的。如教育部门织科技夏(冬)令营次数最多,占总数量的59.35%,但参加人次却只占19.74%。科技部门织科技夏(冬)令营次数只占9.03%,但参加人次却占71.16%。这说明组织科技夏(冬)令营的形式和规模有很大的差异。
 
5-23 各部门所组织的科技夏(冬)令营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②各区县举办科技夏(冬)令营情况
统计结果显示,各区县举办科技夏(冬)令营的次数差异较大,其中大东区举办科技夏(冬)令营的次数较多,达39次,沈河区,铁西区,沈北新区次之。详见图5-24
 
5-24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技夏(冬)令营次数对比图(次)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的科技夏(冬)令营中,沈河区的参加人次居首位,达到118386人次。其次是铁西区,大东区,皇姑区。详
见图5-25
5-25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科技夏(冬)令营参加人次对比图(次)

6.科技活动周

统计结果显示,在科技活动周期间,2008年度全市举办科普专题活动658次,共有1362338人次参加。
(1)各部门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情况
①举办次数
从图5-26可以看出,2008年度沈阳市教育,科技,科协,卫生部门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次数较多,其中,教育部门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最多,达253次,占举办总次数的38.45%。
 
5-26 沈阳市各部门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次数对比图(次)
②参加人数
2008年度,参加科协、科技、教育、环保、共青团、旅游部门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的人次较多,其他部门较少。其中参加科协部门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的人次达526433次,占总人次的38.64%。详见图5-27。
 
5-27 沈阳市各部门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的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2)沈阳市各区县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情况
①举办次数
统计结果显示,各区县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数量差异较大,其中铁西区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数量最多,达148次,沈河区次之,康平县较少。详见图5-28
 
5-28 沈阳市各区县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数量对比图(次)
②参加人数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沈阳市各区县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的科普活动,沈河区举办的科普活动的参加人次最多,达到724480次,辽中县,康平县举办的科普活动的参加人次较少,详见图5-29
 
5-29 沈阳市各区县在科技周期间举办科普活动的参加人次对比图(人次)

7.大学、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

2008年度,全市共有57个市属大学和科研机构向社会开放,面向公众举办科普活动。开放期间,有82480人次参加科普活动。

8.重大科普活动

统计结果显示,2008年度全市共举办千人以上规模的重大科普活动284次,与2004年度及2006年度科普活动举办次数的比较如下。
图5-30  近年来沈阳市辖区内举办的重大科普活动次数对比图(次)
(1)沈阳市各部门举办重大科普活动情况
2008年度沈阳市科协,科技,教育,卫生,文化部门举办重大科普活动次数较多,其中,科协部门举办重大科普活动次数最多,达91次,占总次数的32.04%。详见图5-31。
 
5-31 沈阳市各部门举办重大科普活动次数对比图(次)
2)沈阳市各区县举办重大科普活动情况
2008年度,沈河区、铁西区、和平区、皇姑区、东陵区举办的重大科普活动次数较多,其中沈河区举办的重大科普活动次数达69,占全市13个区县总次数的24.30%。详见图5-32。
 
5-32 沈阳市各区县举办重大科普活动次数对比图(次)

 

二、对策与建议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近年来沈阳市的科普投入增长较大,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很快,但同沈阳作为东北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为科普资源和投入仍显不足,渠道单一,且地域分布不均衡,科普功能尚待发挥;科普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的规模不够,缺少公众喜闻乐见的、形成品牌的科普佳作,大众媒体的作用未充分发挥;科普活动辐射范围不大,影响力尚需加强。
为此,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完善科普工作保障机制

1.加强领导,健全科普工作管理体制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科普工作的领导,建立科普工作协调制度,切实把科普工作纳入工作的议事日程,创造条件,保证科普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各级政府科普工作考核制度,将科普工作绩效作为“三个文明”建设的重要考核指标,党政领导应带头支持和参与科普。要建立《科普计划活动项目指南》定期发布制度,对全市的科普研究工作进行宏观指导。   
各级政府科技主管部门要切实担负起牵头负责协调本地区科普工作的职能,同时充分发挥科协在科普工作的主力军作用。
市科技局要负责制定全市科普工作规划,负责全市科普工作的规划和计划的制定、综合协调、政策引导、监督检查和组织实施,对科普工作进行指导、协调和统一管理。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科普工作主要社会力量,要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活动,参与制定全市科普规划和计划。市教育局应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在校学生进行科普教育,并会同有关部门、社会团体开展全市青少年的科普教育。市直其他相关政府行政部门要要协同配合、积极参与,根据各自职责共同推进全市科普工作开展。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以及企业事业单位,应当根据全市科普规划和计划,并结合各自的实际开展科普活动。进一步完善市和区、县级市科技行政部门与教育、宣传、文化、新闻出版等部门和科协、工会、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共同参与、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科普工作格局。
对广播电台、综合性报纸的科普栏目、节目和版面的比例也应制定相应的标准,并实施监督和检查制度,坚决杜绝假借科普之名进行不科学甚至伪科学的商业广告宣传。

2.建立、健全科普工作的法律政策体系

建立科普工作的投入保障、竞争激励、监测和评价制度,制订和修订《沈阳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沈阳市科普机构认定和管理办法》、《沈阳市科技场所管理办法》、《沈阳市青少年科学教育工作评估办法》、《沈阳市科学技术普及发展基金设立和管理办法》、《沈阳市科普彩票发行和管理办法》、《沈阳市科学技术普及教育大纲》、《沈阳市科学技术普及基地认定办法》等有关科普工作法规和实施办法,规范各项科普活动,明确科普是公益性事业,明确政府、社团和公众在科普活动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加快制定科普场馆的认定办法和优惠政策,切实推进对现有名不副实“科技馆”的改造和清理整顿工作。对于企业、社会、个人建立各种类型的科技场馆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对企业给予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支持。建立科技馆和学校的互助机制,鼓励科技场馆展教具对学生开放、外借,鼓励学生为科技场馆进行的手工制作;在全市实现由各级财政按照一定比例分担的免费9年义务教育,积极创造条件普及12年义务教育,切实提高我市青少年受教育年限。
加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对社会开放特别是对青少年免费开放的力度。制定引导厂矿科协和农技协等基层科普网络组织面向社会、面向市场,按市场经济规律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的激励政策。制定《农村科普工作纲要》和《农民科学素养教育大纲》,促进农村的科普工作。采取多种途径和形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科技知识普及,各级组织、宣传、科技、人事等部门要分层次制定各级领导干部的科普培训规划,使领导干部的科技教育和培训步入规范化轨道。

3.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投入,多渠道增加科普经费的投入,建立公益性科普事业长效运行机制

各级政府要按照《科普法》和《沈阳市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规定,逐步增加财政对科普工作的投入。设立科普工作专项经费,将科普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并随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到2010年,实现在各级财政列支中,单独设立科学普及专项经费科目,且科普投入不低于财政科技投入的8%;科协的事业经费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以比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高出三至五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科普事业,鼓励社会各界和海内外热心科普事业的团体和个人捐赠,条件成熟时建立“沈阳市科普事业发展专项资金”,发行科普彩票,努力拓宽科普投资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地增加投入,逐步形成政府拨款、单位自筹、银行贷款、社会各界资助的多元化科普资金投入机制。
公益性科普事业也应积极引进市场机制与运作方式,增强活力。对从事科普活动的事业机构,如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允许其搞一些科普活动方面的有偿服务,享受国家给予研究开发机构的优惠政策,对单位和个人在科普产业中取得的收入,按规定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要以公众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跟踪科技发展前沿和社会关注热点,积极开发内容、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增强科普产品的吸引力、感染力和教育效果,使政府和社会的科普投入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在科普项目管理和人才使用上,要引进竞争激励机制,完善管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4.建立和完善科普工作协调与激励机制

为提高科普工作的质量,应建立科技、教育、传媒等相关部门的合作与协调机制、人员的定期互访制度、专家参与创作和协商的制度等,使各方在科技传播活动中形成良性的互动和互补。加强科普场馆的研究,规范科技场馆建设,制定科技场馆评价指标体系。
市科技局和有关部门要对全市科普基地实行统一认定与授牌,并定期检查,使科普基地的管理步入规范化轨道。研究制定《科普创作指南》,加强科普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资助重点科普作品的出版。通过政府、科技团体、民间机构等不同层次的奖励项目,加大奖励表彰的力度和广度,扩大评奖作品范围,每两年开展一次评选,对为科普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使其能够包括出版物、广播电视节目、音像制品、网络作品、科普教育和游戏软件、展览等不同形式的科普作品;并逐步将重大科普理论研究成果、科普著作等纳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的范围。提高科普工作者的待遇,切实研究解决专业人员要重视解决科普研究、科普创作、科普教育等科普专职工作人员在职务、职称、待遇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改善他们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大宣传科普人物先进事迹的力度,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投身于科普事业。

(二)加强科普能力建设

1.加强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要对科普设施建设予以优先重视,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将其纳入各地的市政、文化建设规划,作为建设现代化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
结合“世博园”、沈阳地铁等项目的建设与规划,配套必要的科普展教工程,建立园艺博览馆和地铁博物馆,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的科普功能。在废旧厂区,利用沈阳特有的老工业设施,改建一批具有高水准的大型工业技术类博物馆,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性科普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和科普基地。建立市、区县、街道(乡镇)三级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和评价体系,加强各类科普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各级政府要将科普场馆、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一批科技馆、专业博物馆、科普馆、科普观光园、气象科普展厅、科技活动中心等各具特色的科普场馆;利用财政资金建设的科普场馆,各主管部门应当配备必要的专职人员,安排必要经费加强场馆、设施的维修与改造,确保日常运行,常年向公众开放。要改善农村科普工作条件,加强农村科普场所建设。要切实加强全市科普基地建设,规范科普基地的认定与管理工作。
所有公共科技场馆要恢复科普设施的展教功能。科研单位、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单位的科技馆、博物馆等,都要积极创造条件向社会开放;要组织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和现代化企业向社会开放;要求财政支持的重点实验室等场所对社会免费开放;提倡和鼓励科普基地向青少年优惠或免费开放。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科普阵地建设,大中型企业要逐步建设能够满足本企业职工需要的图书馆(室)或文化宫等科普阵地,并向社区居民开放。要引导部分大型企业建立起面向广大公众开放的行业性科技博物馆。
要逐步建成布局合理、水平先进的科普基础设施体系:各区、县,都应建有综合性科技文化活动中心和青少年科技活动站;在城镇社区、农村乡镇,应逐步建立以科技图书借阅、科普挂图展示、科普录像放映、科普讲座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科普活动站和科普画廊。
以科普大篷车等“流动科技馆”的形式,为边远地区提供科普服务。充分发挥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设施在科普教育方面的作用。各地还应根据当地的经济和自然条件,兴建一批以野外科学考察、生态与环保科学实验等科普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野外科学营地。
建立沈阳数字虚拟科技博物馆。

2.切实加强科普组织网络和队伍建设

加强“四级”科普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以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科技群团为枢纽,以中小学科技辅导员队伍、农业技术推广队伍、科普创作队伍、企业职工技协队伍、科普讲师团、科普管理队伍、科普志愿者队伍等科普队伍为骨干,以科普基地、科普场所、科普报刊、科普宣传栏目(节目)为阵地的政社结合、专群结合、城乡结合的科普网络,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普工作组织体系。重视和加强群众性科普工作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由各级科协组织、科普协会、学术团体、工青妇、宣传等组成的科普网络,特别建立和完善镇、街道、行政村及社区的科普组织,形成社会化的科普工作网络。加强对科技课教师、辅导员和科普工作者的科技教育,积极倡导有条件的中小学聘请著名科学家、工程师、学者担任校外辅导员。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研究会、合作社等社会化科普组织,加快实施农村科技“户联网”工程,充分发挥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星火培训基地、街道文明学校、继续教育院校、科普讲师团等各种科普服务网络的作用。建立由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信息网络等传播媒介组成的科普宣传网络。
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队伍建设,形成一支以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工作者为主体的精干、多层次、专业化的由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技术能手和科普志愿者组成的专群结合、专兼结合、动态稳定的科普人才队伍,形成科普工作队伍网络化。根据科普工作需要,有计划地培养一批从事科普宣传的名记者、名作家、名编导、名主持人、名出版家,建设一支优秀的专业科普创作、编辑队伍和科技新闻记者队伍;要努力培养一批从事科技教育的优秀指导教师和管理工作者,建设一支优秀的科技辅导员队伍,稳定科普工作的组织管理队伍。鼓励高校突破现有学科、专业设置限制,设立科技传播与教育等与科普相关的专业,为科普发展提供后续的人才资源保障。组建“科普讲师团”、“实用技术推广团”、“大学生科普服务团”等各类科普志愿者队伍。完善农村科普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做到农村乡镇一级建立科普组织,村一级建立科普小组,村民小组设科普员。

3.促进经营性科普文化产业发展

积极探索将大众传媒的广告宣传功能与科普活动结合起来的科普产业发展途径,在科普会展、科普节目策划和制作、大型科普活动策划和实施等方面实行市场化运作。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兴办科技培训机构、科普期刊、科普网站、科普展览公司、科普场馆和具有科普教育内容的旅游文化设施等,逐渐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科普文化产业格局,加快形成科普产业。积极鼓励原属于公办事业单位的科普文化产业机构逐步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改制,通过联合、合作、股份制等灵活多样的形式,形成在业内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科普文化产业集团。把科普与旅游、环保、文化艺术、休闲娱乐等有机结合起来,努力开拓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科普产业的新形式、新途径。通过加大对科普创作的支持力度,积极培育科普图书、影视作品等科普作品出版发行产业。
通过加强有关政府部门与科技团体的合作、委托项目等方式,调动科技团体开展科普的积极性,以发挥其科技信息重要源头和载体的作用。建立重大科技和工程项目的科普经费配套制度,提倡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使用一定比例的科研经费用于与科研成果相关的科普工作,促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的结合。

4.发挥大众传媒作用,加强科普宣传工作

建立科技界与传媒介的长期合作机制,充分利用电视、网络等现代传媒手段开展科普工作。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要把科普工作作为一项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积极配合科技部门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对重大科普活动积极宣传报道。
电台、电视台要在重要时段安排播出一定时间的科普节目和科普公益广告,办好科普栏目,建立一批科普产品制作基地,沈阳电视台要积极创造条件开办科普栏目,其他电视台也要相应设立科教栏目。要有计划地选择重点题材,组织摄制一批高水平的科普电影、电视片,经常性开展优秀科教作品展演、展映、展播和展示活动。报刊要开辟科普专栏、科技专版,着力解答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科技难题和热点问题,传播最新科技动态和科技知识。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扶持科普报刊,加强各类科普网站的建设,并通过扶持政策,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优秀科普网站和科普期刊。
政府应组织和协调传媒介、教育界、科学界与社会团体等各方面的力量和资源,针对不同对象,开办电视科普栏目。市电视台应设立专门的科普栏目,并以政策法规的形式要求各区、县免费转播。进一步增加引进国外优秀科普电视节目,放宽对国外科普节目播出时段、时长的限制。
完善信息化远程教育基础设施和新型互联网平台基础设施建设,为提高边远地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城乡社区的实用技术、就业技能培训提供服务。整合科学界、教育界、传媒介等的信息资源,建立科普信息资源库,向社会开放,为各类科普单位、媒体和社会提供服务,实现科普资源共享。

5.繁荣科普创作,加强科普理论研究

繁荣科普作品创作重点在于扶持科普作品的原创性创作,鼓励以新题材、新立意、新观点进行的重点针对青少年、农民、工人和领导干部的各类科普创作和翻译引进国外科普作品。特别鼓励是用于在地铁等公交车辆及站点中展示科学概念的卡通系列招贴画的创作,把科学放到每一个不会被忽视的场所,让乘客每天在乘坐的时候可以思考科学,以栩栩如生的形式展现科学,使科学易于被公众接收。
加强对青少年科普的创作力度,力争推出一系列质量高、受欢迎、影响广的青少年科普精品力作。每年开展科普论文征集评选活动,组织出版一批高品位的优秀科普专著、科技报告文学、科幻作品等,制作一批科普音像电子作品。开展并资助科普创作大赛,奖励优秀科普FLASH、科普招贴画、科普模型、科普教具、科普视频等科普作品的创作者。
努力发展科普创作事业,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原创性科普作品。有关部门应制定重大科普作品选题的创作规划,给予相应的经费补贴,面向全社会进行影视、图书、展览等科普作品的招标,并组织专家参与作品的策划与创作。鼓励科技人员与编创人员相结合,更新观念,编创出更多独具地方特色、能在国内外产生影响、受公众欢迎、有良好市场回报的优秀科普文化作品,特别群众喜闻乐见的以二人转、小品、评剧、评书等形式表现的科普作品。
发展科普理论研究机构,健全科普评估机制。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科普理论研究队伍,切实加强科普理论研究,积极探索新时期科普内容、方式、方法、手段、设施、运行机制、科学技术传播与渗透规律等,指导科普工作沿着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要加强全市科普统计与调查工作,建立沈阳市科普监测工作站和数据库,每年收集和发布全市科普能力建设状况和工作状态,实时登记各类科普出版物、重大科普活动及机构人员变动情况等事项,每2-3年组织实施一次全市科普工作统计和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建立科普效果评估机制,为改进科普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完成绘制数字科普地图和建设虚拟科技博物馆等技术方案的理论研究,为科普事业的信息化、网络化、实时化提供技术储备。

6.积极扩大国内外科普交流与合作

将科普工作纳入对外交流的范畴,不断扩大与国内、国外科普团体的联系,在沟通信息和加强了解的基础上,努力增进科普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使科普工作呈现更加快速、高效的发展态势。通过世园会、制博会、学术年会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加强国内外科普交流与合作,开展国内外科普项目合作及科普信息交流,学习国内外先进的科普理论、经验和政策,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全面推进科普工作,提高全市科普工作的实际水平。

(三)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

认真组织每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和全国科普日活动,开展主题突出、形式新颖、内容丰富、针对性强的系列科普活动。充分利用国际性、全国性的纪念日、宣传日,发挥主管部门和有关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组织和开展主题鲜明的科普宣传活动。建立科普活动的示范试点。各人民团体和民间非营利组织要发挥各自的优势,重点开展对农民、青少年、干部和企业的科普工作。科教文卫等事业单位和企业要以国家和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和公众的需求为导向,通过策划有创意和实效的科普项目,积极争取政府和海内外企业、团体的资金支持和捐赠,充分利用自身在科技、教育、文化资源和人才方面的优势开展科普工作,发动更多的科技人员参加“科技周”、“科普日”和科技下乡、进社区、进学校等活动,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企业应充分重视职工科普工作,并将其与人力资源建设、技术改造革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

1.抓好青少年的科技教育

依托和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普与学校科技教育的融合,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要将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及科学行为习惯的培养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学校创新教育的深入开展,促进全市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全面普及。充分发挥中、小学校在青少年科普教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按照青少年素质教育目标,向青少年传播科技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培养对科技的兴趣和创造能力,帮助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完善青少年科普教育制度,丰富学校科技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健全中小学科普教育机构及队伍,将科技辅导员培训纳入教师继续教育范畴,提高科技辅导员队伍素质;强化青少年科技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学的微机室、生物园,地理园等科普活动场室;进一步发挥科协、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在青少年科技教育中的作用,组织好丰富多彩的青少年科技活动,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科技文化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加强各级领导干部的现代科技教育

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成人教育学院,要把科技教育列入教学和干部培训的基本内容中,积极开设现代科技基本知识、科学管理方面的课程。开展面向领导干部的最新科技系列讲座,并使之制度化、规范化。重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可持续发展、中心城市建设和管理等内容来开展,组织国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向领导干部宣讲现代科技发展状况和科技法规。继续推进各级领导干部的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普及培训,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通过科技教育使领导干部掌握现代科技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增强科技意识和科学思维能力,认识和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提高科学决策和科学管理水平。

3.加强农村及农民的先进适用技术普及工作

农村科普工作要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大力向广大农村干部群众传播和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着力提高农民获取科技知识和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就业的能力,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促进农业产业化及农村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各级政府要把农村科普工作作为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各类科技服务、教育,文化、卫生、计划生育网络、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农民专业协会、种养能手的作用,结合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开展有实效的科普活动及技术培训。进一步推进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实施。
健全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加强镇、村两级的科普网络建设,大规模开展农村适用技术培训,推广普及成熟、先进适用的现代农业技术。特别要将普及文化知识和先进适用的农业技术结合起来,强化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培训工作,使每个农户至少有一人掌握一门现代的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增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4.加强企业职工的科普工作

着力创建学习型企业,发挥企业组织化程度高的优势,在企业内部大力开展职工科普教育活动,把科普工作与职工岗位培训、企业文化建设、技术创新、产品宣传活动等紧密结合起来,通过提高职工的科技素质带动企业科学管理、技术创新及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
各级劳动部门、工会组织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科普教育宣传活动。企业应充分重视职工科普工作,并将其与人力资源建设、技术改造革新、和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企业内的科技、科协、技协、工会、团委等组织应结合企业实际,围绕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安全卫生、产品质量、科学管理等,组织职工开展技术创新、技术交流、技术学习等内容的科普活动,提高广大职工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的提高。
各高新技术园区,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密集的特点,结合高新技术产品宣传和推广,集中展示高新技术产品及生产没备,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宣传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最新进展及其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有条件的大型企业集团和行业协会要建立行业性的科技展厅,宣传行业科技进步知识。

5.加强城区市民的科普工作

要把城区居民的科普工作与城区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纳入各级政府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区、街的考核指标中;要充分利用街道和社区的科技、教育、文化、宣传、旅游等资源,把科普工作广泛渗透到街道及社区的各种社会化服务网络中;紧密结合社区居民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有针对地举办科普讲座、科技竞赛、展览、科普游园等活动,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科普工作;要以科普画廊、宣传栏、墙报、街道文化站等为阵地,向广大市民普及身边科学知识。

后  记

沈阳市2008年度的科普工作统计,是从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科普传媒和科普活动这五个方面展开,从中可以对我市的科普工作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其中,科普人员、科普场地、科普经费和科普传媒主要用来反映我市科普投入情况,科普活动用来反映我市科普工作的运行状况。
本次统计经国家统计局同意,采用国家科学技术部制订的《科普工作调查表》进行调查, 批准文号为国统制[2008]134号。
由于科普工作统计是在全市范围内大面积展开的,加上各区县、各部门的科普工作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本次调查对统计口径做出了明确要求,力争做到不重不漏。要求填报科普工作统计调查表的区县级科普单位包括各县(区)科委、县(区)科协、县(区)教育局、县(区)农业局、县(区)文化局、县(区)卫生局、县(区)计生委、县(区)环保局、县(区)广电局、县(区)林业局、县(区)旅游局、县(区)园林局、县(区)气象局、县(区)国土资源局、县(区)工会、县(区)团委、县(区)妇联等,市直科普单位包括市科技局、市科协、市教育局、市农业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计生委、市环保局、市广电局、市林业局、市旅游局、市园林局、市地震局、市气象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工会、市团委、市妇联等。
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和沈阳市科学技术协会作为本次统计工作的牵头单位,组织了针对市直和各区县科普部门的科普工作统计培训,并责成以上有关部门收齐报表并上报辽宁省科普统计工作站。
经汇总,沈阳市应填报的科普单位285个,实际上报273个,填报率达96.5%,且科技、科协、教育等主要科普部门的填报率达100%,说明本次调查的覆盖面很广。
课题组应用科普工作统计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对2008年度沈阳市科普工作统计报表的录入、复核、汇总和分析,完成了本报告的编撰。
    网页维护:| 沈阳益慧通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 沈阳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辅导中心 | 辽宁省科普统计工作站 | 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科技法研究所
    友情链接:| 辽宁省政府网 | 沈阳市政府网 | 科技信息网站 | 副省级城市科技局网站 | 知识产权信息与服务网站 | 副省级城市知识产权局网站 | 沈阳建材网
版权所有 ©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益慧通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lnipri@163.com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234567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