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推进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与人才培养的高质量发展,辽宁省知识产权局等单位于2025年4月27日在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举办了知识产权进园区、进校园活动。此次活动的主题是“持续发展 人才为本”,由沈阳工业大学文法学院教授、中德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易玉主持。
辽宁省知识产权局服务处负责人王艳飞、一级主任科员陈旭,沈阳市铁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科主任科员刘思圻,辽宁省专利代理协会会长李珉,辽宁汇申专利代理事务所所长杨阳,沈阳工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管委会主任郭涛、办公室主任戴朝辉,沈阳工业大学图书馆总支书记孙文红、电气学院副教授徐卜一、文法学院讲师高亦鹏、知识产权专业毕业生代表刘玉君(沈阳创亦达科技服务有限公司运营总监)等来自政府机关、高校、企业、服务机构、社会团体的10余名各界代表参与活动,并围绕知识产权服务供给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交流。
会议伊始,易玉教授对调研组一行表示热烈欢迎,并系统介绍了沈阳工业大学知识产权学科发展历程与成果。他强调,学校始终以服务区域创新发展为导向,知识产权人才培养紧扣产业需求与技术前沿,多年来通过整合法学、工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资源,构建了“理论精研+远程教育+实践赋能”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率先实施多项创新举措,如增设前沿交叉课程,课程设计中增加实操技能、综合应用考核,将企业专利检索分析、专利布局实务等真实场景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搭建知识产权远程教育平台,突破区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普惠共享;组织开展的专利检索、知识产权法律诊所、模拟法庭竞赛、模拟仲裁竞赛等系列实践活动,全流程还原真实司法场景、全要素嵌入实务规则、全链条对接产业需求,通过高仿真法律实务演练,使学生的知识产权信息检索、文书撰写、庭审辩论及纠纷调解能力显著提升,为知识产权领域输送了大批善处理技术事实认定、精于法律适用的实战型专业人才。
研讨环节,与会代表结合各自领域实践经验,就知识产权服务供给、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课程体系优化、实践平台搭建等议题展开热烈讨论。
经过知识产权专业教师、毕业生、管理者、从业者和行业协会代表的充分交流,达成四项建议:一是构建“政-校-企-协”四方联动机制,由省知识产权局牵头,整合高校、科研院所、服务机构资源,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形成“需求导向-协同育人-精准输送”的闭环链条;二是联合省内高校、头部企业、行业协会打造协同育人平台,通过共享师资库、共建实训基地、共研产业课题等方式,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生态体系;三是启动知识产权教育升级计划,遴选行业专家深度参与教学与课题研究,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切实打通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对接的“最后一公里”,为辽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筑牢人才根基;四是创新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模式,共同探索理工+法、继续教育、民办教育及AI与远程教育赋能知识产权增量人才培养与知识产权存量人才提升的新模式。
王艳飞表示,此次活动为辽宁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体系优化提供了重要参考,下一步将推动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举措,助力打造东北地区知识产权教育高地,为辽宁全面振兴培育更多创新型、应用型、国际化人才。
此次活动标志着辽宁省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服务供给迈入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新阶段,为构建区域创新生态注入了强劲动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