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发机构
>> 创新平台
>> 科技园区
>> 产业联盟
>> 中介服务
·通知公告
- 2023年科普统计调查通知(辽科..
- 慧之林知识产权高端人才培育奖..
- 关于开展2018年度辽宁省科普统..
- 关于2020年辽宁省经济系列知识..
- 关于做好2020年辽宁省经济系列..
- 关于举办“华为杯”2019年大学..
- 全国科普统计数据填报(2017新..
·产业联盟 您现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创新资源 >> 产业联盟
沈阳市产学研结合工作扎实推进
2012/7/31
产学研合作是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技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建立技术创新体系、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更在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产业结构升级,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科技产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十一五”以来,沈阳市探索创新型城市发展道路、促进科技创新 资源有效集成、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培育壮大创新主体、不断提升城市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经济发展方式正从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增长转变,全市产学研工作扎实推进。
 
全市产学研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为将沈阳市雄厚的科技资源、成果储备和技术创新优势转化为企业 和产业的竞争优势,全市通过加强引导、制定政策、搭建平台、营造环境、加大投入等措施,着力围绕企业技术创新的重大需求,推动全市产学研合作不断向纵深发展,逐步构建起以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为点、以建设产学研创新联盟为线、以建立产学研结合作示范基地为面的产学研合作体系。
 
来自市科技 局的统计显示,五年来共有97家高校、120多家科研机构在全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产学研合作,实施的产学研合作重点项目1500多项,累计新增高新技术产 值800多亿元,其中,2010年,技术交易额达到73亿元,交易量突破8000项,分别比2009年提高了14.1%和10.1%,转化科技成果 3000多项。引进国内外科技创新团队50多个,新建各类创新研发平台60多个。产学研合作不仅有力地提升了主导行业、关键领域和重点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加快了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效,而且为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和成功范例。
 
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中,全市强调产学研合作以企业为主体,坚持把产学研合作的基点放在产业发展和竞争力提升的战略目标上、放在关系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上、放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心环节上,在实践中逐步探索总结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机制。
 
首先是以政府为主导,建立产学研合作推进机制。目前,全市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已续签订了4轮合作协议,还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著名高校,与加拿大生 态农业和环境科学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外知名研发机构签署了合作协议。市科技局还注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开展了技术招标、科企对接、成果转让、专利拍卖等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和举措推动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开展广泛合作。
 
其次是以政策为引导,优化产学研合作激励机制。第三是以计划为引 导,形成产学研合作投入机制。“十一五”期间,共投入科技创新资金10亿多元,80%的产业化、攻关类科技计划项目和70%以上的科技计划资金用于支持产 学研合作,引导约100亿元的各类资金投入产学研项目。四是以企业为主体,探索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
 
准确把握产学研合作的重点
 
市科技局局长宋锡坤说:“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地区、不同的企业对科技的需求是不一样的,因而决定了产学研合作也是多种形式、多种方位和多种层次的。全市要将产学研合作作为培育新兴产业、推进产业升级、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作为科技创新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创新产学研合作的实践模式, 完善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构筑产学研合作对接平台,调动企业产学研合作的积极性,努力在产学研合作的数量、规模、模式、机制、层次、效果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为全市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提供科技引领和支撑。”
 
第一,坚持以科技项目为抓手,建立产学研合作的有效平台。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技术创新需求,准确选择产学研合作研发的方向和重点。特别应该注重结合全市科技创新的重大专项,结合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结合区、县 (市)、开发区发展的重点,抓好产学研合作和项目研发。通过这些项目的实施,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形成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产品,引进培养一批高层次科技人才,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
 
第二,坚持以互利共赢为基础,探索促进产学研合作的长效机制。产学研合作涉及合作双方、中介服务三方利益。应尊重自主选择,鼓励友好协商、诚信合作,支持合作共赢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并鼓励发展各类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推动产学研合作 由短期、松散、单项,向长期、紧密、系统合作转变,实现科技和产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形成强大的产业实力和竞争力。
 
第三,坚持以扩大开 放为方针,广泛整合国内外产学研合作资源。产学研合作的本质就是要在开放的系统中,实现科技资源有效整合。沈阳科技资源比较丰富,但仍不能满足发展要求,吸引、集聚全球资源为沈阳大发展快发展服务,需要开放;缩小与国外的技术差距,引进国内外技术人才,需要开放;尊重产学研合作的自身规律和其流动性、发展 性的特征,也需要开放。因此,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创新资源,扩大和提升沈阳产学研合作的范围和层次。
 
第四,坚持以成果转化为目标,提升 产学研合作的实际成效。开展产学研合作,就是要形成新技术、新成果迅速转化为新产品、新产业的快速通道,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机制。目前,沈阳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还有待提高,不少成果还存在外流现象,这种现状必须扭转。检验产学研合作的成效,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看科技成果转化率是否提高,在 沈的落地率是否提高。只有科技成果在沈的转化率、落地率得到大幅度提高,产学研合作才能真正发挥出巨大能量,为经济发展、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作出贡献。
 
推进产学研合作再上新台阶
 
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要按照沈阳“十二五”经济、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围绕全市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发挥高校、院所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优势资源,强强联合,积极探索产学研合作有效模式,重点在以下方面推进产学研合作取得新突破,提升沈阳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1.建设公共技术平台。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和产业共性问题,分三类建设50个公共技术研发平台,一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的公共研发平台,利用其技术、 智力优势,解决技术创新基础性、系统性和前瞻性的技术问题。二是以企业为核心的研发平台,吸引高校和科研院所帮助解决技术开发、产品生产中的技术问题。三是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服务。
 
2.组建创新战略联盟。全市要围绕各行业、各领域发展的重大需求,组建四类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即以产业发展和新兴产业培育为主线的产业联盟、以企业集群和共性技术为核心的企业联盟、以科技项目和 产品开发为载体的产品联盟、以重大工程和应用配套为依托的产用联盟。今年要重点在先进装备、输变电设备、航空产品、生物医药、建筑材料等领域组建10个产 业技术创新联盟。
 
3.建设产学研示范基地。全年要重点支持21个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建设,并逐步扩大示范基地建设范围,选择基础条 件、研发能力和科技意识好的企业或产业园区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示范基地,积极引导企业转化应用或接产转产100项科技成果,促进了高校、 科研单位重大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4.建立技术转移中心。围绕技术成果的转化推广,进一步发挥国家在沈技术转移中心的作用,同时分类型认定10家技术转移中心,以技术转移中心为载体,促进科技成果的就地转化。一是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主体的技术转移中心,引导其技术成果尽快转移和扩散到企业;二是以工程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为依托的技术转移中心,将工程化、成熟化的科技成果输出到企业;三是以综合性技术中介服务机构为主体的技术转移中心, 发挥区域性技术中介服务枢纽的作用,提供一站式、网络化的技术转移公共服务。
 
5.加大科技资金投入。今年市科技计划要突出体现产学研合作,全年科技计划资金的70%以上要安排产学研合作项目,重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联合技术攻关项目和产学研联盟建设项目。
 
6.落实科技创新政策。进一步落实《关于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的若干政策》等相关政策,设立针对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项目补助资金,实行后补助方式,对在技术市场签约、通过产学研合作取得的科技成 果,经认定取得实际效果的,按合作交易额及经济效益额的一定比例,给予补助。同时,根据产学研合作发展需求,积极研究制定鼓励产学研合作的政策措施。
 
东北大学为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几年来,东北大学以“985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为契机,对科技体制与运行机制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探索。
 
东大构建了“现代冶金与材料过程工程科技创新平台”等5个科技创新平台和1个“科技与社会(STS)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通过基层学术组织改革、科技资源整合和科技产业及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科技创新体系,适应了建设高水平大学和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总体要求,增强了产学研合作的能力。
 
东大与企业的产学研合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式:一是解决企业技术难题,二是与企业建立长期全面合作关系,三是成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四是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产学研联盟,促进企业技术创新。通过上述模式的合作,“十一五”期间,该校与全国100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与34家企业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 或科技合作协议,与14家企业共建了联合实验室,参加产学研联盟18个,科研经费进款累计30亿元。
 
近五年来,学校与辽宁省内企事业单位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1500多项,联合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国防重大基础研究项目等数十项。通过上述合作,不仅解决了一系列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为企业创造了重大经济效益,也为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科院沈阳分院推进“沈阳科技创新园”建设
 
十一五期间,中国科学院沈阳分院积极与沈阳市科技局、企业合作,通过多种等形式,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2007年以来,双方以共建“中国科学院沈阳科技创新园”为重点,推进产学研合作。
 
“沈阳科技创新园”主要以建设自主创新平台、技术孵化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为内容,共建了工业机器人与自动化成套装备产业化、高性能数控系统及配套产品产业化、IC装备产业化、高性能材料产业化以及农业与生态高技术产业化等五大示范基地。在凝聚院内外创新资源,转移转化科技成果,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升地方自主创新能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到目前为止,入园研发单位和企业已达103家,累计孵化企业79个,转移转化中科院 创新成果206项,共承担了8个国家重大专项中的26个课题,获得国家经费支持4.6亿元。园内高新技术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2008年被评为沈阳 市高新技术产业带创新示范园区创建单位,2009年度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先进科技园。
 
沈鼓集团自主创新与产学研合作相结合
 
近年来,沈鼓集团围绕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开展科技攻关和前瞻性技术、共性技术的研究工作,通过大学、科研院所做单元技术,企业集成做产品,解决了企业在产品开发中遇到的多个难题,取得了大量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技成果。
 
沈鼓集团本着“合作、创新、共赢”的原则,充分利用国内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学科特点及优势,采取各种创新性合作模式,在产学研合作上扎扎实实地走出了“项目联合开发建立企业技术分中心合作建设技术研究院”的发展道路。
 
沈鼓集团致力于建立一个合理高效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和管理体制。2005年至2006年,先后成立了东北大学技术分中心和浙江大学技术分中心。2006 年,与大连理工大学联合创建了沈鼓大工研究院,并邀请了闻邦椿、程耿东等知名院士参与企业技术发展决策,成立了“特邀院士工作站”。2009年,在市政府 的积极推动和引导下,与中科院金属所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正式拉开了双方在材料学科方面合作序幕。由此,沈鼓集团建立了“一院两站四中心”为核心的多领域、多层次、立体化的产学研合作体系,它也成为推动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重要保障。
    网页维护:| 沈阳益慧通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 沈阳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辅导中心 | 辽宁省科普统计工作站 | 辽宁省知识产权研究院 | 沈阳工业大学科技法研究所
    友情链接:| 辽宁省政府网 | 沈阳市政府网 | 科技信息网站 | 副省级城市科技局网站 | 知识产权信息与服务网站 | 副省级城市知识产权局网站 | 沈阳建材网
版权所有 © 沈阳工业大学 沈阳益慧通知识产权咨询有限公司 电子邮箱:lnipri@163.com
ICP备案编号:辽ICP备12345678号-1